因小果大
小小的因可以造成很大的果。這就好像一顆小小的西瓜種子,埋在土裏,將來能夠長出很多大西瓜;大西瓜裏面又有許多的西瓜種子一樣。
因此,所謂「捨一得萬報」是真實的(看心的真誠,心越真誠,錢雖捐少而果報大,且善果報較快;心不真誠,錢捐得懷疑,或心不甘情不願,則果報很小,也來得慢;做任何善行皆是如此,越真誠越好)。
關於這點,佛經上有一個故事可以說明。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婆羅門長者的老傭人,從屋裏端出一些已經餿掉的食物,準備倒掉。
她出門一眼看到佛陀威儀莊嚴的形象,油然而生起恭敬心,她很想供養佛陀,但是手上只有餿掉的食物,怎麼能拿來供養尊貴的佛陀呢?
正當她猶豫不決的時候,佛陀微笑放光,歡喜地用缽盛過老婦人手上的餿食,然後轉頭告訴阿難,這位老婦人一心虔誠,因為她虔誠供佛的功德,往後她將有十五劫這麼長久的時間,在天堂裏面享受快樂,十五劫之後下生人間,具備出家修行的因緣。
這時,老婦人的主人婆羅門長者,正好從屋裏走出來,聽到佛所說的話,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佛就問這位婆羅門長者,你可曾見過其他不可思議的事?
長者回答:有啊!有一次我們有五百輛馬車結伴出遊,由於天氣悶熱,便找了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棵大樹可以遮蔽五百輛馬車,還有多餘的樹蔭,樹木之大,真是不可思議呀!
佛接著問:你可知道這棵大樹的種子有多大嗎?
長者答:像芥菜子那麼小。
佛說:這就對了!這就是因小果大的道理。老婦人布施佛的因雖然很小,卻能得到那麼大的果報。
因小果大的原則,是心念的速度太快了!彌勒菩薩說: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一彈指就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百千就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就是三百二十兆。
這一彈指,就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一般人)一秒鐘可以彈指七次,三百二十兆再乘七,可以換算出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鐘裏頭就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個念頭!
每個念頭都是獨立的。這種微細的念頭頻率太高了,所以彌勒菩薩說,這個意念極其微細,沒有辦法執持它。它太快了!心念的速度如此之快,所以短時間內就種下了許許多多的種子,將來這些種子結成果報的時間也就很長。
經上記載了目犍連尊者的因果故事,目犍連尊者過去有一生曾經企圖殺害父母,那時他的父母雙目失明,他的妻子不願意奉養失明的公婆,就設法讓丈夫對父母產生怨恨,又說了很多壞話,間離他們的感情。
最後,唆使丈夫殺害父母。他的丈夫受到妻子的蠱惑,竟然真的生起謀害父母的惡心!
按照計劃,有一天,他帶著父母外出,要經過一個森林,在森林裏面,他假裝強盜來了,然後拿起預備好的木棒,狠狠地打父母,想要把他們打死。
沒想到,就在他痛打父母的時候,他的父母不是呼喚兒子來救自己,而是呼喚兒子趕快逃命(父母因雙眼看不見,一直以為打他們的真的是強盜,故擔憂兒子,叫兒子逃命),不要被強盜所害。
他被父母的慈愛感動了,最後他良心發現,跪下來,向父母坦承自己的過錯。
由於企圖殺害父母的惡業,他那一生短命,死後墮在地獄裏,受很長的痛苦煎熬,離開地獄之後,還受畜生、餓鬼道的苦,後來轉生為人,五百世當中,每一世都是骨頭被打碎而死。
乃至最後,到了生為目犍連的這一世,也不例外。雖然他跟隨佛陀出家修行,證得阿羅漢果,成為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大弟子。
可是到了業力成熟時,由於強大的業力,使他無法入定,他就無法生起神通,這就是所謂神通不敵業力。結果他被一群執杖外道痛打,直到全身骨頭都被打碎而死,因而造成他入涅槃。
這個故事充分顯示「因小果大」的現象,他企圖謀殺父母只有一次,為什麼能產生這麼多世的極大苦報呢?
原因就是心念的速度太快了,所以即使只是一次造業,所造下的業因也是非常多的;假使他過去生,痛打父母的時間是半個小時,根據彌勒菩薩的說法,一秒鐘按彈指七次算,一秒鐘就種下二千二百四十兆個企圖殺害父母的極重惡業,半個小時就是再乘上一千八百倍,所以他種下的重大惡業的數量,是非常驚人的!
這些極重的惡業,不但造成他那一生多病短命的現世報,也就是花報,而且造成他死後墮入地獄長久受苦的果報。
還造成離開地獄之後,在畜生道和餓鬼道的餘報,後來五百世作人時,骨頭都被人打碎,也都是過去生那次惡業的餘報。
在這裏也讓我們看到,重大的業,能夠產生當世的現報、來世的果報以及未來世的餘報,真的是波瀾不休,沒完沒了!
看到作惡的報應如此慘烈,你還敢忤逆父母嗎?你還敢造其他的惡業嗎?《易經繫辭傳》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意思是說:積累善行的家族,會有多餘的恩澤,使後代也承受福報;積累惡行的家族,會有多餘的罪業,使後世也遭受災殃。這段話就是因小果大的一個明證。
印光大師說,既然有餘慶餘殃,那就一定有本慶本殃。本慶是積善的人自己享受善業的果報,餘慶是他的善業庇廕子孫得福,這是他善業的餘報;本殃是積惡的人,自己承受惡業的果報,餘殃是他的惡業連累子孫受苦,這是他惡業的餘報。
我們還要了解,不但因小果大,而且果報到來的時間越拖越久,程度就變得越嚴重,這就好像債務拖欠得越久,利息就越多一樣。所以造了惡業之後,要趕快懺悔,趕快勤修善業,把惡業的嚴重程度削弱;甚至提早報掉,重罪輕報,你日後才不會遭受嚴重的苦報。
佛門有句話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是明白人,了解因小果大的道理,知道造作惡因之後,未來的果報非常可怕,所以會非常謹慎小心,不敢造惡因;至於(現前的)惡報,菩薩知道那是自己過去生中造作惡業所產生的,受過之後就報掉了(沒了),並不可怕,所以菩薩能夠安心接受果報,不會因此而生起煩惱。
這就是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隨緣讓舊的惡業報掉,不造新的惡業,以後就不用遭受新的惡報了。
凡夫迷惑顛倒(沒有能力知道過去生造了什麼業,也看不出自己將受什麼惡果報),只知道惡報很可怕,努力想避免惡報,卻不知道停止造惡才能真正避免惡報(許多人卻迷於算命、風水、擺吉祥物,以為可以招財納福,卻不知這些無甚作用,自己的惡習氣不改,將來果報來臨,後悔已來不及!),當他受到惡報的時候,內心生起煩惱,為了脫離惡報,不惜損人利己,(又)造作種種惡業,他看到現在造了惡業之後,還沒有馬上得到什麼不好的結果,所以就不怕造惡業。
現在他繼續造作惡業,以後他的下場就非常可怕!這就是佛菩薩所說的可憐憫者。
由於不明因果,凡夫不斷起煩惱、造業受苦,受苦之後又起煩惱,然後又是造業受苦,如此在生死苦海當中輪轉,沒完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