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穢跡金剛的家 | 普光帝殊網 | 準提站 | 果濱梵音| 清明寺 | 經續法林 | 馬芥龍佛畫館

簡介-穰麌梨童女(Janguli)
寶光撰

【完整全文下載】

    

本文主要內容是關於『觀世音菩薩』化身童女『穰麌梨(Janguli)』的簡介,原因是筆者已將其法相已蒐集齊了,漢、藏均有,雖不敢說是絕無僅有,但至少也是稀有少見,因為,整個佛教界及網路相關的佛教網站,似乎也從未見過較深入的『穰麌梨(Janguli)』法相及文章之介紹。故本人略整理漢傳相關經典,撰文簡介,願一饗佛友!令大家多瞭解一些有關漢、藏均有的本尊,以增長佛學知識。

一、 童女『穰麌梨(Janguli)』簡介:
 

關於此尊的緣起,乃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宣說,即佛陀於往昔之時,於雪山之北,遊於香醉山時,遇到一童女,其身百福相好莊嚴,鹿皮為衣,毒蛇為瓔珞,諸毒蟲虎狼獅子,前後圍繞常為伴侶,飲毒果漿、食毒草果。那時童女『穰麌梨(Janguli)』傳授佛陀祛毒的真言及法門,而此法門,若人受持經日誦一遍,非但滅世間諸毒,亦能除滅身中三毒,內、外毒均能降服,功德不可思議。

漢傳經典記載,『穰麌梨(Janguli)』主要有三種譯名,但大同小異,分別為:
(一)『蘘麌哩曳童女』。
(二)『穰麌梨童女』。
(三)『常瞿利毒女』。

依據唐朝不空上師所譯之『觀自在菩薩化身蘘麌哩曳童女銷伏毒害陀羅尼經』,可得知其確實為『觀自在菩薩』的化身。

藏傳大藏經的部分,也有『穰麌梨(Janguli)』的記載,故其並非祕密或不共的本尊,經筆者檢索Cbeta藏文典籍資料,可發現其譯名大致有三,分別是『聖毒消母』、『聖多羅毒消母』及『薄伽梵聖毒消母』三種,其中由『聖多羅毒消母』一名,可看出此尊,亦被視為『多羅』(Tara),即『度母』。

二、功德記載(漢傳):
  .仁者聽我宣說一大真言。能除世間一切諸毒
.若人聞此咒及念我名者。不被一切諸毒所害
.若人一聞此咒。卻後七年遠離諸毒
.若人常念者。一切毒虫及諸毒藥悉不能害。若有毒蛇來咬此人者。其蛇即爛壞。
若人念一遍。經年諸毒不中若能常持非言外毒消滅。亦除內三毒。
.若惡瘡發背癰腫等病。唾之念咒即差
.一切惡獸來。但念七遍即過不能為害
.若為中毒。處於中指上頭第一節文。左右手遶瘡。逆日轉念咒三七遍即差
常念不得高聲。高聲則有毒虫必死
.若人受持此經日誦一遍。非但滅世間諸毒。亦能除滅身中三毒。(佛說穰麌梨童女經)
.若常受持此穰麌梨法。能滅世間一切諸毒。所求無不遂心。(佛說穰麌梨童女經)

三、 漢、藏『穰麌梨(Janguli)』的經典列表:
  (一)漢傳經典:
密教部類
密教部四
觀自在菩薩化身蘘麌哩曳童女銷伏毒害陀羅尼經 【唐 不空譯】
密教部類
密教部四
佛說穰麌梨童女經 【唐 不空譯】
密教部類
密教部四
佛說常瞿利毒女陀羅尼咒經 【唐 瞿多譯】

(二)藏傳經典:
(由於表格製作很繁瑣,有興趣者,請自行下載PDF全文閱讀)

 

四、身形(漢傳篇):
 


關於漢傳經典所記載的身形,目前筆者僅找到一種,即佛說穰麌梨童女經所掃述的身形,身綠色狀如龍女。具足七頭項有圓光。應想四臂。右第一手持三戟叉、第二手執三五莖孔雀尾。左第一手把一黑蛇、第二手施無畏。

但所謂的『狀如龍女』及『七頭』,我們見漢傳的法相(見圖一、圖二),似乎與藏傳的有所不同,主要是在所謂的『七頭』部分,因為真正的『龍王或龍女』形像,其主要的『正面』為『人面』,但其餘的頭,應為如『蛇狀』的龍頭。

但在漢傳的法相裏,卻全部畫成七個人頭的樣子(見圖一、圖二),所以筆者認為漢傳的畫法,不是很正確的畫法,不過,修法的靈驗在於誠心及戒律,法像有時僅是『象徵性』的使用,誠心及守戒才是成就的根本之道,既然唐密傳到日本後,日本祖師所傳下來的法相,是畫七個人頭的樣子,我們也無需過於計較。

在漢傳經典部分,對於『穰麌梨(Janguli)』身形的記載,略整理如下:
(由於表格製作很繁瑣,有興趣者,請自行下載PDF全文閱讀)


註:關於法相說明,請自行下載PDF全文閱讀
 
 
(圖一)
(圖二)


顯密金剛網】
http://www.ucchusma.net/station
寶光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