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義 |
|
為了能够讓修行者或初學者,無論已受師灌頂或未受師灌頂者,易於瞭解佛所說總持(此云陀羅尼)法門,增加誦持信心,今將大輪金剛陀羅尼經中所說法要,依據相關經藏所述及行者修持心得,重點整理並闡明釋義,以利誦持作意,應用自如,如法觀行,趨向菩提大道。
經云大輪金剛陀羅尼是世尊臨般涅槃,佛法將滅時,預告末劫眾生,所說之總持法門及誦經典坐禪種種善法之殊勝法。若於如來像前,誦大輪金剛陀羅尼二十一遍,即當入一切曼荼羅(此云壇也),即如見佛,所求諸法,皆得成就
。
運心思惟觀察。結金剛輪大菩薩大威德印契,入曼荼羅者,受得三世無障礙三種律儀,由入曼荼羅,身心備十微塵剎世界,微塵數三摩耶,無作禁戒,或因屈身俯仰,發言吐氣,起心動念,廢忘菩提之心,退失善根,以此印契密言,殊勝方便,誦持作意,能除違犯愆咎,三摩耶如故,倍加光顯,能淨身口意故,則成【入一切曼荼羅】,獲得【灌頂三摩耶】。
|
經中所云〔誦持作意〕,仍是指示我們除了唸誦大輪金剛陀羅尼外,尚須了達其義,繫念思惟、作意觀照,方能發揮功效以消除違犯愆咎。無論已受或未受師灌頂傳法,持誦者仍然三摩耶如故,甚至於倍加光顯。能淨身口意三業。即當成【入一切曼荼羅】,獲得十方諸佛菩薩之加持灌頂。
|
何謂灌頂三摩耶? |
何謂灌頂?
灌頂梵文﹕阿毘詵者

金剛頂經大瑜伽祕密心地法門義訣﹕
五相灌頂之法。灌頂者有其五種:
一者光明灌頂。謂諸佛菩薩放光加持也。
二者甘露灌頂。謂以教主真言加持香水也。
三者種子灌頂。謂部尊字門想布身心。
四者智印灌頂。謂部主所執持印契加持。
五者句義灌頂。謂部尊真言及思中義理想布身心。
能解如是甚深次第。想念運用加持自他。是人堪授大阿闍梨位也。如灌頂門所說。此是金剛薩埵三摩地一切如來菩提智第一。
摘錄自〔大正藏經第39冊No.1798〕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疏并釋真言義﹕
第四善明灌頂門。唐云引〔灌頂我
〕也。解曰。
所謂灌頂者有其五種。〔與上述五相灌頂相同
〕
一者光明灌頂。謂諸佛菩薩放光加持。
二者甘露灌頂。謂以部主真言加持香水。
三者種子灌頂。謂部主真言想布字門遍身分。
四者智印灌頂。謂部主所執契印加持。
五者句義灌頂。謂部尊真言及思中義運用加持。
若初修道入真言門。先訪師主大阿闍梨。建立道場求灌頂法。入修三密願證瑜伽。猶如世間輪王太子欲紹王位以承國祚。用七寶瓶盛四大海水。澆頭灌頂方承王位。如是真教入祕密門。同彼軌儀故號佛子。
摘錄自〔大正藏經第39冊No.1803〕
|
說明 |
五種轉識成智的灌頂法 |
一者光明灌頂。謂諸佛菩薩放光加持。
光明灌頂僅有一種灌頂法:
即修行者精進修持,思惟證義,直接受諸佛菩薩放光加持灌頂,是自然清楚而覺知的,是無為相應的。
|
二者甘露灌頂。謂以教主真言加持香水也。
甘露灌頂有二種灌頂法:
〔教主者,此云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謂依止世間上師、阿闍梨、善知識以教主真言加持香水露灌也。令雜染之身語意三業悉能清淨。
另外一種,是修行者精進修持,思惟證義,直接受十方諸佛菩薩以智慧水,而灌行者之頂,是自然清楚而覺知的,是無為相應的。
|
三者種子灌頂。謂部尊字門想布身心。
種子灌頂僅有一種依止灌頂:
謂依止世間上師、阿闍梨、善知識以部尊種子字想布身心。種子字係以梵字表示諸佛菩薩法界體性緣起之三昧耶形,其含義代表的是法界體性,如釋迦牟尼佛之種子字即是 ,種子字就像植物由最初的種子而生長出根莖〔初成形〕,再逐漸長成葉並開花結果〔形成體〕,器世萬物成長過程亦然。種子字有如摩尼藏寶本然具有,能顯現諸相與無量法義,亦即種子灌頂。
|
四者智印灌頂。謂部主所執持印契加持。
智印灌頂僅有一種依止灌頂:
謂依止世間上師、阿闍梨、善知識以部主所執持印契,結印加持,諸佛菩薩之印契是表示本誓願力與內證之三昧境界,依智印灌頂加持,令雜染之身業悉能清淨,緣起上能啟發我們本然具足與諸佛菩薩同等之般若智慧,亦即智印灌頂。
|
五者句義灌頂。謂部尊真言及思中義理想布身心。
句義灌頂僅有一種依止灌頂:
謂依止世間上師、阿闍梨、善知識以部尊真言、咒語、陀羅尼及思惟其中義理並憶念想布身心。所謂〔真言〕者即是諸佛菩薩之〔真實言語〕、真實者〔諸法實相〕,亦是〔見實際義〕,言語者〔詮釋妙義〕,了達甚深妙義即諸佛菩薩之真如妙語。思中義理想布身心,即思惟真言所詮釋的妙義並於心中智月輪上布列真言梵字,所緣專注,止觀雙運,令雜染之語業、意業悉能清淨,所謂〔思惟證義〕,亦即句義灌頂。
|
何謂三摩耶?
三摩耶者,亦名三昧耶。是平等義,是本誓義,是除障義,是驚覺義。
言平等者。
謂如來現證此三昧時。一切眾生。種種身語意。皆悉與如來等。禪定智慧。與實相身。亦畢竟等。初發心時。與地波羅蜜滿時。亦畢竟等。是故出誠實言。以告眾生。若我所言。必定不虛者。亦合一切眾生。發此誠實之言時。亦蒙三密加持。無盡莊嚴。與如來等。以是因緣故。能作金剛事業。故名三昧耶也。
言本誓者。
如來現證此三昧時。見一切眾生。悉有成佛義故。即將立大誓願。我今要從普門。以無量方便。合一切眾生。皆至無上菩提。濟眾生界未盡以來。我之事業終不休息。若有眾生隨我本誓。發此誠實言時。亦令彼所為事業。皆悉成金剛性。故名三昧耶也。
言除障者。
如來見一切眾生。悉有如來法界。但有一念無明故。常在其前。而不覺知。是故發誠實言。我今要當設種種方便。普為一切眾生。抉除眼膜。若我誓願。必當成就者。令諸眾生。隨我方便。說此誠實言時。乃至于一切眾生。獲無垢眼。障礙都盡。故名三昧耶也。
言驚覺義者。
如來以一切眾生。皆在無明睡故。于如是功德。不自覺知。故以議言感動。令得醒悟。亦以此驚覺諸菩薩等。令發起禪定窟。學師子頻申三昧。若真言行人說此三昧耶者。我等諸佛。亦當憶持本誓。不得違越。猶如國王。自制法已。遂自敬順行之。故名三昧耶也。
具如是等。廣大甚深微妙之義。故名三昧耶也。
持明者梵云陀羅尼。明謂總持一切明門行。乃至盡此三昧耶誓願以來終不漏失。故名入佛三昧耶持明也。
摘錄自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及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義疏
|
說明 |
三摩耶即是三昧耶。含四義 |
三摩耶即是三昧耶(Samaya)異音同義,其含四種意義:
平等義,表示諸佛菩薩法界體性與一切有情眾生平等、無有差別。
本誓義,表示諸佛菩薩之本誓願力,轉妙法輪廣度有情,皆至無上菩提。
除障義,表示普為一切眾生,當設種種方便法,以滅除衆生煩惱障。
驚覺義,表示令衆生醒悟驚覺,以生起菩提心。
|
當發菩提心 |
策勤精進行。須依善知識。忍辱佛所讚。空閑聖所居 |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云: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已得無量善利,當求無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間無等等故。若未來世諸眾生等,發意欲求佛菩提者,當修四法。
何等為四?
一者、當發大菩提心,寧失身命,不應退轉。
二者、應當親近善友,寧失身命,不應遠離。
三者、應修忍辱柔和,寧失身命,不生瞋恚。
四者、當依寂靜之處,寧失身命,不思憒閙。
諸善男子!如是四法,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諸欲求勝果 當發菩提心
策勤精進行 須依善知識
忍辱佛所讚 稱為有力人
空閑聖所居 無畏猶師子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作是言:『諸有智慧大慈悲者,能修如上四種之法,其人則能解脫生死,出離魔網,成等正覺,得大涅槃。』爾時世尊說此經已,彼諸比丘及諸菩薩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去。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大正藏經第17冊No.0773
|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
圓覺經要解:
『欲修行者,當求解正知見人,深解法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了達一切諸法,從本巳來究竟平等,性相如如,住於實際。是名真善知識。心不住相者。離凡夫煩惱及二乘滯寂。雖現塵勞心清淨者染而無染也
』。
住於實際是法界 法界遍滿如虛空 一切如來共修證
有為無為諸行法 依止法身常清淨 法身本性如虛空
遠離六塵無所染 法身無形離諸相 能相所相悉皆空
華首經云。有四法是善知識。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礙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於正法。四常能隨順教化。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釋尊偈言〔摘錄
〕
大悲菩薩化世間 方便引導眾生故 內祕一乘真實行
外現緣覺及聲聞
眾生本有菩提種
悉在賴耶藏識中
若遇善友發大心 三種鍊磨修妙行
永斷煩惱所知障
證得如來常住身 菩提妙果不難成 真善知識實難遇
|
佛說瑜伽大教王經云:
忍辱淳直無懈怠 善解密句及相應
粉壇儀式法則等
能了真實十種義 施諸眾生常無畏 恒樂大乘祕密法
悉能了知諸外教 持戒修行具律儀 通達甚深大乘法
能攝祕密真實義 若能具足前儀法 是故名為阿闍梨
十種祕密真實之義:
一曼拏羅。二三摩地。三印相。四行步。五坐位。六持誦。七護摩。八供養。九本事。十相應。此之十法大智所生。甚深祕密三世諸佛同共宣說。
|
說明
|
以淨菩提心。提昇生命品質。鞏固菩提智慧 |
上述經中所云《相應》者,係指與法性、法界體性相應義,並非與本具清淨的真心當中,以自己之意識心妄取虛幻而相應。《祕密》者係指甚深微妙、甚深密藏,若非如來神力加持,則微妙寂絕,不可得示。
佛所宣說之密法,並不神秘,也沒有《秘密不可說》之法、而是我們知識範圍內,並無法體會佛智慧、本自法爾、諸法實相之真實義,故不可說者,甚深難解。
處於現今未法期,我們修行者,如因緣依止上師、阿闍梨、善知識時,亦應遵從世尊所教導,觀察自身所依者是否如佛所示悉具足上述儀法。
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以方便殊勝法引導眾生,因此只要一發心,無論巳受或未受師灌頂者,皆能誦持佛說大輪金剛陀羅尼灌頂神咒,祈求十方諸佛菩薩之灌頂、神力加持覆護。
所謂一發心,在此則指諦觀自心,以為月輪,觀于圓明,以淨菩提心,淨無塵翳,如秋滿月,炳現于身,仰于心王,此菩提則是指本源清淨大圓鏡智,清淨智圓。
因此依止世尊之正行教法,如法奉持,不斷地淨化自巳,提昇對自己生命品質的改造與轉換,鞏固我們菩提智慧,才能逐漸淡化我們的妄想染執與煩惱。
|
四依法 |
大般涅槃經。世尊所說四依法 |
所謂善知識,對修行者言,即是如世尊所說真善知識,亦是聖道善友,如未能辨別,則應以【四依法】為依歸: |
一者,依法不依人
法者,釋尊所說三藏十二部正行教法。
佛言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常住不變。如來常者名為依法。法者名常亦名無邊。不可思議不可執持不可繫縛而亦可見。若有說言不可見者。如是之人所不應依。是故依法不依於人。
|
二者,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了義者,了達經義悉能趣入解脫法義〔了義經〕。了知如深密常住不變。
|
三者,依義不依語
義者,佛之法義。
語者,不應依諸論綺飾文辭,非佛所說義。
|
四者,依智不依識
智者,般若智慧。
識者,意識形態。
若知如來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應依止。如來智慧,深廣無崖底,知識所不能測,是故知識不可依止。
|
殊勝方便法 |
佛說殊勝者即是平等、無所分別、圓融〔禪淨密〕 |
佛說法滅盡經云:『世尊告阿難,吾涅槃後法欲滅時,五逆濁世魔道興盛,魔作沙門壞亂吾道...』。
請參考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云:『世尊臨般涅槃。世尊告阿難,我已開顯解脫正路,引諸世間迷失道者,若諸有情我應度者皆已度訖,諸未度者皆亦為作得度因緣...』。
『世尊言,我涅槃後第十百年。我諸弟子多勤習學種種戲論。捨出世間諸佛正教...』。
請參考

佛臨般涅槃,似乎早巳預知末劫眾生,能如法攝受並具足上述五種灌頂者,其機緣似乎甚微,修行者或初學者如因緣際遇,而無法遇見真善知識時,佛教導我們此〔大輪金剛陀羅尼〕即是我們末劫眾生當欲修持總持法門、誦經典、坐禪、種種善法等之〔前行〕殊勝方便法,亦是世尊為未度諸有情所作之得度〔增上〕法緣。
因此誦持大輪金剛陀羅尼,應當先瞭解灌頂三摩耶的法義及其觀行要領,融會貫通如法誦持作意,如實思惟觀照,方如經中所云,能成一切印法一切壇法,當入曼荼羅大壇不用事壇,即如見佛,獲得十方諸佛菩薩之本誓加持灌頂,讓我們修法無礙,真如法義自然顯現。
|
大輪金剛陀羅尼【房山石經】 |
出自房山雲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經
大輪金剛陀羅尼
漢字拼音

房山石經始刻於隋大業年間大約西元600年 |
古梵文

羅馬字拼音

|
釋義參考 |
了達其義。以利思惟作意 |

彌勒化現金剛輪,大菩薩慈心三昧,大威德法界種子、一切灌頂三昧耶種子字〔 〕 灌我頂,除我越法障,令我所作行法皆成就。彌勒化現金剛輪,即是金剛輪大菩薩,亦名大輪金剛,亦是大輪金剛明王〔摩訶作羯囉嚩日哩〕,梵文:
。
大妙金剛大甘露軍拏利焰鬘熾盛佛頂經云,爾時慈氏尊菩薩,現作大輪金剛明王,遍身黃色放大火,右手持八輻金剛輪
(以度末法一切有情衆生),左手柱一獨股金剛杵(以降服一切魔障及消除越法之罪)。
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經中所提到的〔執金剛神、金剛藏菩薩〕與〔普賢菩薩、金剛手秘密主、金剛薩埵〕,悉異名同體。皆以淨菩提心與智種子讓行者淨化身、語、意三業,並消除修行中所遭遇的障礙、令佛種智深植行者八識田中,而不退失,是為真實灌頂,是佛真弟子,不然僅是結緣而已。
|
觀行 |
結印誦持。清淨智圓。繫念觀照 |
手結印契,口誦微妙陀羅尼,殊勝方便誦持作意觀想,心想 字於清淨心月輪中,字金色放金色光明,遍照無邊虛空。
行者諦觀清淨心月輪時,想心中月輪晶瑩遍徹胸際,即是如來藏八識大圓鏡智所成。此觀行以淨菩提心讓行者了悟本然具足無垢清淨智體。
當念須見心
圓滿如淨月
復作是思惟
是心從何生
煩惱習種子 善惡皆由心
我執所執等
為客塵所翳
心為阿賴耶
修淨以為因
如實知自心
菩提心為淨
藏識本非染
清淨無暇穢
汝觀淨月輪
得證菩提心
即誦陀羅尼 念念而觀照
|
結跏趺坐
世尊以結跏趺坐,證無上菩提,示現世間莊嚴法相。行者觀行時,如能結跏趺坐(雙盤端坐、背直肩平、頭正顎收)是最佳安穩禪坐法,正心繫念,易入堅固三摩地,令諸等持皆得堅固。若初學或身體因素無法雙盤,亦可半跏趺(單盤坐),或隨意而坐,或平身站立,無論坐姿或站姿盡可能保持端直平身穩定;但皆應心意調柔,且必須依佛之正行教法,正念觀察,結印誦持,繫念觀照,身心相應必然成就。
結跏趺坐觀行以〔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中摘錄之偈言,易瞭解,最實際:
運心諸有情 月上如來威 速成如普賢 瑜伽經所說
應結跏趺坐 支節不動搖 應結等持印 二羽金剛縛
仰安於臍下 端身勿動搖 舌拄於上腭 止息令微細
諦觀諸法性 皆由於自心 煩惱隨煩惱 蘊界諸入等
皆如幻與焰 亦如旋火輪 又如空谷響 如是諦觀已
不見於身心 住寂滅平等 究竟真實智 即觀於空中
諸佛如胡麻 遍滿虛空界 想身證十地 住於如實際
修行道地經云:
修行道地。何謂身心而俱定者。身坐正心不放逸。內根皆寂亦不走外隨諸因緣也。當爾之時身心端定都不可動。以此知之身心等定。於是頌曰。
其身心俱定 內外不放逸 寂然跏趺坐 如柱定難傾
見於生死諦 如水漂岸樹 身心而相應 疾成道得果
|
.jpg)
印契 |
金剛輪大菩薩大威德印契。
二羽內相叉。竪二定。以二念糺二定。二慧並申直。安契當於心。誠心誦真言。
《備註》:信、進、念、定、慧與手印的位置分配:-
信(小指),進(無名指),念(中指),定(食指),慧(大指) |
一切如來智種子〔暗〕 ,一切如來智光明,普照法界莊嚴,普照一切,於念念中,淨我身口意,除我諸業障。 |

觀行偈 |
妙觀菩提心。圓明淨月輪。微妙暗字門
紫磨金色光。常令現於前。身心不動搖
|
再觀想自頂輪,頭頂中心位置,有一五色(紅、黃、綠、藍、白)火聚,如佛頂髻珠,想此火聚中現一皓白法界種子字 其字四邊遍有光焰,猶如華鬘連環不斷,於自頂部放白色火光,成金剛火輪,遍流光明照觸已身及一切有情,當觀自身及一切有情平等無二,同一法界,則成入一切曼荼羅。大威德法界種子 灌我頂,除我越法障,令我所作行法皆成就。 |
一切灌頂三昧耶種子字
灌頂梵文﹕阿毘詵者(二合)
一切寶灌頂大三昧儀軌:
爾時虛空藏菩薩,聞佛說真理法門已,於自頂上結寶金剛灌頂鬘印,說一切灌頂三昧寶心明,曰:
(二合)(引),說此心明時,出現一切灌頂義句等相。
金剛頂經云,誦一切灌頂三麼耶寶心:(種子字)
(二合)(引),由此印密言,即蒙虛空界,一切佛世界,以金剛寶冠,輪鬘繒綵等,與具足灌頂。
|

觀行偈 |
彼頂金輪。清淨智圓。如最勝寶。其輪漸大
廣無中邊。相色俱無。湛然不動。寂然法界 |
唸誦 |
  |
誦此真言,作是觀念:
我今結金剛輪大菩薩大威德印契,依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正行教法,誦甚深微妙陀羅尼,依此陀羅尼威神力故,加持壇場悉清淨,一切障礙悉消除,我今所作皆成就。我今誦大輪金剛陀羅尼,盡虛空界遍法界一切有情,速得入普集會大曼荼羅,等同聖者。
|
印明來源 |
印契相同、陀羅尼字異音同 |
印明主要來源係根據相關幾部經典中所述〔相同〕之印契與〔字異音同〕之陀羅尼,以供參考。
大悲心陀羅尼修行念誦略儀:
【印契】二羽內相叉。竪二定。以二念糺二定。二慧並申直。安契當於心。
【陀羅尼】
曩莫悉底哩野(四合)地尾(二合)迦喃(一)薩嚩怛他誐哆喃(二)闇(三)尾囉[口*爾]尾囉[口*爾](四)摩訶作羯囉(二合)嚩日哩(二合五)娑哆娑哆(六)娑囉帝娑囉帝(七)怛囉(二合)以怛囉(二合)以(八)尾馱摩[寧*頁](九)三畔惹[寧*頁](十)怛囉(二合)摩底悉馱(十一)儗哩(二合) (二合十二)娑嚩(二合)賀(引十三)
|
甘露軍茶利菩薩念誦儀:
【印契】二手內相叉。直二頭指相並。以二中指纏二頭指初節前。各頭相拄。二大指並伸直。
【陀羅尼】
曩莫悉底哩也(四合)地尾(二合)迦(引)南(引)(一)怛他(引)跢(引)南()(二)闍(三)尾囉尾囉(四)訶(二合)嚩日哩(二合五)娑跢娑(六)娑囉帝娑囉(七)怛囉(二合)以怛囉(二合)(八)尾馱麼儞(九)三畔惹儞(十)怛(二合)麼悉馱(引)(十一)儗(二合)(二合)(十二)娑嚩(二)(引十三) |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
【印契】手內相叉。二頭指竝伸直。二中指纏頭指初節前。各以峯相拄。二大指竝伸直當心。
【陀羅尼】
曩莫悉底哩野(四合)地尾(二合)迦(引)南(引)(一)薩嚩怛他(引)誐跢(引)喃(引)(二)闇(三)尾囉喏尾囉喏(四)摩訶作羯囉(二合)嚩日哩(二合)(五)娑跢娑跢(六)娑囉帝娑囉帝(七)怛囉(二合)以怛囉(二合)以(八)尾默麼你(九)三畔惹你(十)怛囉(二合)麼底(十一)悉馱(引)儗俚(二合)(十二) (二合)(引)娑嚩(二合)(引)賀(引)(十三)
|
比對
房山石經

上述經典,陀羅尼字間,紅色字係表示與房山石經字異音似,其漢文雖有些差異,但所唸誦梵音,其發音音調,幾乎完全相同。上述三種所結印契亦是相同。
種子字〔暗〕=〔闇〕=
=

|
佛說大輪金剛總持陀羅尼經 [摘錄] |
佛告執金剛神。夫欲受持總持法門者。及誦經典坐禪種種善法。
第一清淨。
第二常決定志誠。
第三精勤不退。
第四報佛慈恩。
第五發弘大誓日夜精確報師僧父母恩。
第六報菩薩恩。
第七報金剛恩。
第八報三十三天恩。
第九報四大天王恩。
第十報持咒仙人恩。
佛告執金剛神言。我滅度後末法之時。眾生薄福三災競起。吾毒鬼神諸天魔等。南閻浮提振旦國中。諸惡鬼神及諸八萬四千天魔。一一魔有五千眷屬。南閻浮提殺害眾生無量無數。汝等金剛今於此會聞祕密之法。汝等金剛聞持咒方法。速先誦【大輪金剛陀羅尼神咒】。汝不持此法門者。一切諸咒縱令有驗。猶有行偽盜法之罪。滅度之後當落地獄受罪苦已當落畜生道。行偽獲罪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無量天仙金剛菩薩無量藥叉一切鬼神等。善聽吾當為汝說【灌頂神咒】。誦二十一遍能成一切咒法。善事速得成就。其咒乃是過去十方一切諸佛之因此陀羅尼悉皆成佛。一切菩薩悉至佛道。一切金剛皆得不壞之身。一切仙人悉得成就。誦此咒者能成一切印法一切壇法。當入曼荼羅大壇不用事壇。
若作事壇種種災起。天難地難王難賊難水難火難一切夜叉羅剎之難天龍鬼神難諸魔一切人難。誦是咒七日七夜清淨燒香。於尊像前誦此咒懺悔三業一切諸罪並得消滅。一切鬼神皆悉歡喜。身上所有一切諸病皆得除愈。
爾時佛告執金剛神無量天仙阿難比丘。
汝等善聽。
汝持金剛咒。我為汝於金剛天中結壇。
汝持菩薩咒。我為汝於菩薩天中結壇。
汝持天咒。我為汝於天中結壇。
汝持龍天咒。我為汝於龍宮中結壇。
汝持二十八部鬼神咒。我為汝於鬼神天中結壇。
汝持夜叉羅剎咒。我為汝於夜叉羅剎天中結壇。
佛告執金剛神。當說咒之時。山河石壁一切六種震動。
一切須彌山諸天鬼神皆悉不安。一切龍王皆大奔走。
雲雨三十三悉不安。〔中略〕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如來滅後受持此陀羅尼者。此人即得證金剛藏菩薩之位。常得一切諸佛所加護。一切菩薩恒為伴侶。若善男子等乏少資糧。常令豐足。誦此呪者身如甘露。色力熾盛。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等破戒者。所有一切罪並令除滅。若善男子善女人。誦此陀羅尼。日夜增長精勤思惟。一切眾生枷鎖苦離。迴施冥官業道。一切鬼神及阿鼻大地獄。受罪眾生悉令解脫。
大輪金剛稽首請偈
南天竺三藏金剛智譯
稽首珠髻大華齒 力士密跡大輪王
烏芻沙摩不動尊 火頭結界軍荼利
或嗔或喚作威怒 移山轉海須臾間
降伏羅剎眾毒心 聞說真言皆怖畏
摧滅十惡化含靈 超入如來功德海
為護弟子持誦者 發心讚請應聲期
願大金剛清淨眾 跋折羅杵自隨心
於此道場禮念處 周匝圍繞作結界
|
備註參考 |
百丈叢林清規證義記:
依經建壇。求降甘雨。風調雨順。以救萬民。然恐壇儀有錯。僧戒有虧。求不如法。難以感通。切聞。大輪明呪。能除此咎。眾等虔誠。齊持大輪明王呪七遍。以安壇儀。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經本尊三昧品云。諸尊有三種身。所謂字印形相。其畵像法。必須作曼拏囉如法故。藏本集施食儀。人慮末世不能建畵像曼拏囉。亦恐不得金剛阿闍黎。故權用大輪明王呪印。與轉法輪呪印起首。深為有理。宜可準行。
|
轉法輪真言 |
唵 嚩日羅 作羯囉 吽
歸命 金剛 法輪寶 除障
.gif)
|
唵 嚩日囉 作羯囉
吽〔口*弱〕吽 鑁 斛
歸命 金剛 法輪寶 除障
(印口
印身 印虛空 印壇 印本尊)


|
薩嚩
怛他孽多 三摩
摩抳 嚩日黎(二合)
吽
歸命 一切 如來 本誓(轉法輪)
摩尼寶 金剛 降魔除障
.gif)

|
摩訶烏瑟尼沙
斫訖囉(二合)襪(轉舌)底
娑嚩賀
歸命 大佛頂 轉法輪 圓滿

|
摘錄自大正藏經第20冊No.1066及第21冊No.1230及第74冊No.1499等
|

卍 蓮華妙淨法供養。寶竺林精舍合十 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