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報------2006年7月5

 

武生王靚次伯

坐車推車功架成粵劇絕學

 

 

   粵劇界中,以「靚」字為姓的著名藝人,大都成名於戰前,而戰後卻星沉影寂或解甲歸田。年輕一代戲迷對這群叔父前輩,亦較為模糊陌生,如靚榮、靚元亨及靚新 華等,唯獨一位有「武生王」之稱號,大江東去淘不盡,藝術生涯老而彌堅,表演力旺盛,戲行中德高望重又廣受年輕一輩戲迷認識的,只有唯一一位粵劇國寶級元 老靚次伯(四叔)了。

 

戲劇世家 入勝壽年專攻武生

  四叔本姓黎,字國祥,出身於戲劇世家,兩位兄長靚廣與太子卓均是大戲小生,自幼因酷愛粵劇,跟隨三兄最先加入「樂千秋」、「寰球樂」等班演戲兼學藝,因仰慕當時文武生朱次伯,故改藝名亦沿用其名。

鍾愛阿嗲時加指點

  第一次擔正演文武生是在「祝華年劇團」。之後陸續效力於「大乾坤」、「頌太平」及「人壽年」等劇團。後來隸屬「勝壽年劇團」時,才開始專攻武生演出,此時著名首本戲有《伍員夜出昭關》、《四郎探母》、《沙陀國借兵》及《六郎罪子》等。

  香港淪陷前,他曾應邀遠赴美國金山演出達四年之久,歸港後不久,戰爭爆發,旋即加入由任劍輝、陳艷儂領導,白雪仙參演之「新聲劇團」,於澳門演出迄至 和平。這段時期,他個人擔綱演出的劇目有《白楊紅淚》、《殺子奉君王》等;從此,他與任白結下近三十載之隔代戲曲因緣,先是前身「鴻運」,再迎「仙鳳」, 繼之「雛鳳」重生,共鳴數代,直到80年代,他退休為止,真可說是老樹盤根,蔭濃瓜瓞。尤其雛鳳的梅雪詩,更是甚得老人關愛,時加指點,更而認作誼女,傳 為佳話。

仙鳳鳴起班任台柱

   1956年,「仙鳳鳴劇團」成立,四叔理所當然地躋身台柱之一,大夥攜手再戰江湖,一路演來欲罷不能,在多齣戲寶中,四叔所扮演的角色,如《帝女花》裏 先演崇禎,後為清帝、《紫釵記》的弄權相國及《白蛇新傳》冥頑法海等,均為演出高潮掀起更上層樓,為該團號召加添叫座叫好。

  60年代,林家聲崛起,他的「慶新聲劇團」亦因有這位老叔父的加盟,而如虎添翼,節節高升。

    四叔過人的武生唱工和舞台上的風采,我們雖已是無緣親身目睹,但在他有份參演的電影中,卻有幸保存下來。他自1951年開始拍戲,拍片超過130部,其中 最具珍藏價值的首推1958年跟鄧碧雲、何非凡合演的《韓湘子雪夜過情關》裏,他表演那一節〈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功架是他的絕技之一,而他另一項無人能及 的絕學,就是《六國大封相》裏演公孫衍(近日被重新更正為蘇秦)的坐車功\夫,首屈一指,他這一絕技與陳艷儂的推車功架,瑜亮生輝,粵劇界中數十年來再無 人能出其右,不過自兩位資深藝人先後離世,環顧今朝已是廣陵一曲隨雲散,再奏無人問荊軻。

南音運腔 得江湖藝人授技巧

   「新聲」解散後,他曾短暫參與「光華」,「大鳳凰」等劇團演出過《十奏嚴嵩》、《生包公夜審郭槐》等劇目, 講起此兩位歷史忠奸,可說是他相得益彰的招牌角色,在他所拍過百電影中,多次出現於銀幕,如聯同任姐分別偕吳君麗主演的《蘭貞鬧嚴府》(1962),和與 羅艷卿合演的《大紅袍》(1965)兩套均是扮演誤國權臣嚴嵩。

包公嚴嵩招牌角色

   而演活鐵面無私包青天的電影就不下十多部,計有與梅綺、張活游合演的《合珠記》(1957),與任劍輝、吳君麗分別拍於1958年的《鯉魚精》、《狸貓 換太子》,與芳艷芬、陳錦棠合演的《秦香蓮》(1958),與羅艷卿、麥炳榮合演的《猛鬼孤兒》(1960),與林家聲、吳君麗拍於1966年的《冤魂 鏡》等。

  其餘在片名前冠上「包公」兩字的還有與羅家權、陳艷儂合演的《夜審郭槐》(1952),1957年與梅綺、張活游合演的的《三審血掌印》,與紫羅蓮、 麥炳榮合演《奇案灰闌計》,與羅劍郎、羅艷卿合演的《夜審行屍》(1959), 與林家聲、吳君麗合演的《審烏盆》(1967)等。

  另外,他也曾以挾天子佞臣聞太師這角色,演活了《聞天香三戲聞太師》(鄧碧雲、關德興合演),和《一夜九更天》(新馬仔、羅艷卿合演)兩部電影。

擅唱左嗓古音拉腔

   除了在電影中,可有幸得睹四叔的超卓粵劇技藝外,在不多的唱片錄音中,亦可聆聽到他的精湛唱功。如反串老旦與紅線女合唱的《拷紅》,唱碟今日仍然有售, 經典名曲還有演繹獨步霸腔的《斬韓信》(與車秀英合唱)和《霸王妖姬》(與張玉京合唱) ,又有唱得低沉悲壯、迴味十足的《國魂》(與張玉京合唱),其他還有與羅麗娟合作的《忠義撼山河》,與小燕飛合唱的《漢月蠻花》,與梁素琴合作的《暴雨折 寒梨》,與冼劍麗合唱的《鳳儀亭訴苦》和《關公千里送嫂》,獨唱的《秦瓊賣馬》等等這批懷古唱片,今日已難得再聽。

  他的唱腔聲質亢澀、擅唱左嗓,又能唱撇喉,不論慷慨激昂,或沉鬱頓挫,均唱得抑揚悲壯。又喜以古腔音拉腔唱出,皆別具韻味。30年代成名後,他曾得江湖藝人龍舟珠教授南音的運腔及演唱技巧,使他能於舞台上善加發揮,日後發展為他個人著稱的唱腔技藝之一。

根基扎實 鬚生腿功造詣非凡

   回顧四叔初入戲班時,他除了拜靚大方為師學藝,打下扎實根基,鬚生、腿功等均極具造詣。在《舉獅觀圖》、《逼子上馬》及《六國封相》等劇目中均發揮得淋 漓盡致、表露無遺,「武生王」稱譽當之無愧\。1963年,他更曾應當時在港的京劇名伶馬連良之邀,交流鬚生與騎馬功之演出心得。

扶掖後輩指點絕技

   80年代,年事已高的他漸次退出舞台,但仍不遺餘力扶掖後輩,毫無保留地向年輕一代傳授技藝,還把自伙行頭供後輩演出之用。1979年,他曾應紅線女、 羅品超之邀,與任白同行,到廣東粵劇院等機關參觀,並為小演員們示範坐車功,並傳授鬚功\,腿功和唱龍舟等絕技。這班學員,有幸得前輩名師指導,真可說是 一場造化。

  晚年,他的侄兒、著名填詞人黎彼得,曾甘詞厚幣央請老人家出山客串演出某部電影,卻被他以不大習慣演出時裝片為由拒絕。據知,在他所拍百多部電影中, 時裝片真屬鳳毛麟角,除了那部改拍自國語片《苦兒流浪》(由胡蝶、蕭芳芳主演)的《萬里尋親記》(1961)外,只有一部1966年臨別影壇與陳寶珠合拍 的《孝女珠珠》,片中他在粵劇學校中教授功架,示範武藝要竅等鏡頭,實屬難能可貴。

後人捐遺物供緬懷

   1992年,年屆87、德藝雙馨的粵劇界叔父靚次伯因病辭世,殯儀當日,誼女梅雪詩哭成淚人,如喪孝妣,不枉老人生前疼惜有加,如親生對待,義厚情長。 他的兒子黎玉樞君在嚴親故後,曾捐出四叔生前部分遺物予區域市政博物館,以供後人憑弔緬懷。13年後,又出資出力於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內設立了「靚次 伯紀念室」,內展品包括精美戲服、曲本、道具、舞台及生活照片、粵劇場刊、錄音、錄影帶等、好待人們能通過這些藏品、更進一步去了解這位一代「武生王」光 輝燦爛、卓越的戲劇人生。

撰文︰唐劍鴻